体育教育(太极拳)(专科)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体育教育(太极拳)
|
|||
一、招生对象
|
具有高中学历(含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历者
|
|||
二、
培
养
目
标
与
要
求
|
2.1 培养目标
|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太极文化需要,掌握太极拳基础知识,掌握传统太极拳主要套路技能,能够胜任太极拳健身指导和太极文化传播推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
||
2.2 培养要求
|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修养。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太极拳的教学与训练能力;2、具备社会体育和太极拳健身指导能力;3、具备一定的太极文化产业研发能力;4、具备太极拳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5、具备一定的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能力。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在身心素质方面: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与人合作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
|||
三、
培
养
规
格
|
3.1 层次
|
专科
|
||
3.2 学制
|
学习年限最短两年半,最长八年
|
|||
3.3 学分
|
最低毕业学分76
|
|||
3.4证书
|
类型
|
学历证书
|
备注
|
|
层次(等级)
|
专科毕业证书
|
|
||
获取
条件
|
达到毕业条件
|
|
||
四、
就业
面向
和职
业生
涯发
展
|
4.1 就业面向
|
1.就业岗位:太极拳组织专兼职教练员;各类太极拳竞赛裁判人员;中小学、各类体育学校太极拳专兼职教师;社会体育辅导人员;太极文化产业研发人员等。
2.就业范围:太极拳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太极文化产业研发等。
|
||
4.2 职业生涯发展
|
本专业毕业生在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后,可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取得本科及以上层次学历证书;也可经培训合格获取武术段位制证书和裁判员、教练员证书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进而获得从事更高级别岗位工作的机会。
|
|||
五、
知识、能力
结构
及其
支撑
课程
|
类型
|
内容描述
|
支撑课程或活动
|
|
5.1 综合基础知识
|
1.政治思想理论知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2.教育教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体育教学、心理学
|
|||
3.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太极拳概论、中国传统文化
|
|||
4.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5、外语基础知识
|
英语Ⅰ、简明太极拳英语
|
|||
5.2 职业基础素质
|
1.思想素质
|
政治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爱国守法、诚实守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武术礼仪
|
|
2、职业道德
|
热爱太极拳事业,团结协作,尊重他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太极拳拳理拳法、太极健身与养生、教育学
|
||
3.职业素质
|
能在远程教育的条件下完成学业,能适应相应岗位正常工作。
|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计算机应用基础
|
||
5.3 专业
能力
|
4.专业知识
|
(1)太极拳的教学与训练、太极拳竞赛组织与裁判
|
杨式太极拳套路精选、武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太极器械、国家统编套路太极拳精选、体育教学、武术套路竞赛与裁判等
|
|
(2)社区教育太极拳健身指导
|
太极推手、太极健身与养生、社会体育等
|
|||
(3)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
中医基础及经络学、运动生理学等
|
|||
(4)太极文化产业研发
|
太极器械、太极拳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基础及经络学、中老年疾病与保健等
|
|||
(5)教育教学
|
教育学、体育教学等
|
|||
六、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
|
6.1 培养模式
|
1.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太极拳特色为基础,以面授、实训、网络教学为支撑,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合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
2.专业培养规格涵盖国家太极拳职业资格标准,强调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根据太极拳从业人员现状和特点,积极探索开放教育与太极拳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对接。
|
||
6.2 教学方式
|
采用面授、实践教学以及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适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以及符合当地特色的太极拳实习资源。以专业和岗位需求为根据,以强调实际技能和能力为导向,以满足岗位技能的要求为目标,结合学习者自身特点和系统办学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实施“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完善“传统学徒制”培养模式,吸收现代职业教育的优势,建立一带一或一带几的导师型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校外太极拳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
|
|||
七、教学管理
|
7.1 课程管理
|
1. 统设必修课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 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节者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
||
7.2 开课学期
|
第一学期教学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为主,形成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第二、三、四学期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和延展学习阶段,深入掌握专业涉及的具备太极拳的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和太极拳健身指导、太极文化产业研发、太极拳竞赛组织与裁判、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为学生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第五学期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由太极拳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师进行双重指导,掌握专门应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