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您好!”“您记得吗,我是您的学生!”“杨老师,我们在网上见过呀!”这些热情的招呼是我进入开放教育大家庭后经常遇到的,在我礼貌点头回应的瞬间,总是伴随着内心的激动和自豪。很多人我都不记得了,即使在我抱歉地请他们提供线索时,我也能从他们真诚的双眸中读到他们对老师的理解、感谢和尊敬。通过与他们交谈,我常常能深刻感受到开放教育在各行各业培育的花朵正渐次盛开,不由人不感叹开放教育桃李满天下!
开放教育能取得今天这样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几代开放教育人继往开来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每个开放教育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渴求知识的学生,并铸就了开放教育的荣光。让更多的人得到高质量教育,这是开放教育的使命,对于我——一名在开放教育摸爬多年的老师来说,这种使命不仅意味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责任,更意味着加倍付出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记得第一次给学生指导论文时,我满怀热情,提前精心准备,希望通过我的指导能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事实上我太乐观了。在初次面对面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我把论文的写作要求、技巧、流程等知识一股脑倒给了学生,虽然我发现很多学生似懂非懂,但一个叫小易的学生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她很肯定地告诉我,她已完全掌握了我所讲的,而且她很有信心地告诉我,她会写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果然,没过多久,小易就提交了论文。选题虽不具新意但仍有可取之处,可贵的是她居然写了一万多字,而要求是六千字,这足以证明她写作的热情。我满怀欣喜的读下去,可没读几行字,欣喜被失望、沮丧、甚至一些愤怒所取代:一万多字基本是生搬硬套,前言不搭后语,格式也是乱七八糟,这是论文吗?这就是我所讲的论文写作?怒火在我心中愈燃愈旺,我毫不客气地给小易回信:“你真的明白我的论文辅导讲座内容吗?你的文章通顺吗?你的文章想表达什么?”愤怒让我有些失去理智,同时也忘记了向自己问为什么,就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学生进行了回应。现在回想起来,我仍觉有些尴尬和歉意。
第二天,我收到了小易半夜发来的修改稿,仅对我批注要求的内容照猫画虎地进行了简单修改,同时还给我解释:“杨老师,论文不就是议论文吗,这个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我是很认真地在准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都齐备,老师您的要求太高了吧?”看着她的解释及留言最后的鬼脸表情,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也失去了耐心,只是简单给小易回复:“论文逻辑混乱,内容干瘪,格式不符合要求,请按论文写作要求修改。”
过了两天,我又收到了小易的修改稿,仅是缩减了字数,而文章看起来更加混乱无序,小易也没有再给我留言解释什么,我觉得她是在敷衍我,我非常生气,回复更加简单:“不合格,请重新修改。”这一次,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收到了小易的修改稿,文章毫无起色,我确实有些迷惑了:“这个学生怎么了,开始信心满满,如今就这么不重视论文?”但我也没有仔细思考,只是习惯性地发回让她修改。就这样,我和小易简单地通过邮件对论文进行“交流”,但她修改的时间愈来愈长,后来她不再回我的邮件了。
随着很多同学的论文陆续完成,我也替小易着急起来,我把情况反映给了班主任,班主对我说:“杨老师,小易底子较差,工作也很忙,而且从来没接触过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对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学生我们会经常遇到。对他们的指导,只有多费心了。”这时同教研室的周老师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杨啊,要适应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迥异的性格,对学生要有十二分的耐心和细心,对论文写作要手把手教,要深入了解学生现阶段状况和写作能力,要和他们交朋友啊!”
听了两位老师的忠告,我觉得有些无地自容,我的耐心付出足够了吗?连学生没有掌握我的讲课内容都未发现,哪里细心呀?我从未考虑学生的想法和现实情况,这是对他们关爱不够呀。在愧疚和自责相伴的反思之后,我觉得豁然开朗,明白了教师教育学生的正确方式。我立即给小易打电话约定见面交流论文。
见面后我把写作讲座时所讲的内容结合她的论文更加深入地讲解了一遍,直到她真正明白了论文写作的要领。我主动询问了小易的工作情况,希望能够和她一起看看能否从自身工作实践入手进行选题。临走前,小易红着脸主动对我说:“杨老师,对不起,上次您论文指导时我没注意听,想当然地对论文进行了肤浅的理解,所以初稿就写成那样。后来您给我发邮件指出了问题,我就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心灰意冷,也就想放弃了。谢谢老师能这么耐心地帮助我,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完成论文。不过我现在还是有点信心不足,毕竟我的底子我自己是知道的。”我微笑着回答:“要相信你自己!多和我联系,我随时可以和你讨论,要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我和小易击掌鼓劲,愉快道别。
随后的写作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小易平时文章写得少,动起笔来缺乏自信,一周时间连选题都没有想好,她又有点打退堂鼓了。我找小易聊天,发现她对近期招聘工作中遇到的情况特别有感想,说起来话特别多,也有很多不解的地方,所以我建议她围绕自己的工作结合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进行写作,小易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尽管后来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在我和小易的努力坚持下都一一克服了。
论文完成定稿的那一天,小易没有向平时那样将电子文档发给我。她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手将纸质的论文郑重交给我,她的眼眶有些湿润:“谢谢您,杨老师!要是没有您的严格要求和超常耐心,我怎么能够完成这篇论文啊,我现在都不太相信自己能一字一句写出这样的文章!这次论文写作不但让我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收获了信心,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让我有自信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其实,何止是她收获了许多,这个过程对于我也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让我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本质,点燃了我平凡的教育梦想: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细心帮助学生,完成让更多的人得到高质量教育的开放教育使命!
一个普通的小故事,对于我,却意义非凡。
作者:四川成人大学 杨戴萍
——本文获国家开放大学“我的教学故事” 征文活动三等奖